让法治阳光照耀绸都大地
南充市“七五”普法硕果累累
南充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副主任单木真
会见南充市2019年度最美法治人物
南充市司法局新一届党委专题研究全市“七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
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素有“水果之乡”“丝绸之都”之称的美丽南充,是成渝经济圈中心城市之一、“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城市、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省“法律七进”先进市。
厉行法治,普法先行。为期5年的“七五”普法工作即将迎来检验成果的时刻。近日,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对绸都南充的普法举措、成效等进行了深入采访。“七五”普法开展以来,南充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省“七五”普法规划部署,及时制定下发了《南充市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持续推进宪法学习宣传,积极落实“1+10”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推进法治南充进程。
经过5年的努力,南充的普法工作硕果累累。目前,南充广大市民法治意识明显增强,2019年全市刑事案件同比下降8.5%,矛盾纠纷增长率同比降低7.2%,信访同比下降6.4%,老百姓自觉守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法治良序基本形成。
强化领导 高位推动 “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法律七进’,认真实施‘七五’普法,营造全民学法、全民尊法、全民守法的浓厚法治氛围。”南充市委书记、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主任宋朝华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作出指示要求。南充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群刚出席全市“七五”普法启动会并作讲话。
南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袁险峰,市委副书记古正举,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单木真等市领导先后多次现场指导全市“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全市“七五”普法推进会和南充市“最美法治人物”揭晓典礼、“宪法法律进高校”启动仪式等重大活动。
法律七进 抓铁有痕 南充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副主任单木真在“法律七进”推进会上指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必须勇于担当,大胆作为,发挥牵头挽总作用,确保“每一进”进得去进得深而且效果好。
南充市司法局认真落实市委领导指示要求,做了大量成效性工作。一是“法律进机关”,狠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制定并出台了《南充市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国家公职人员法纪知识考试和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法纪档案制度。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开展会前学法1850次,开展专题学法1150次,组织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法纪知识考试435场次。
二是“法律进学校”,抢抓青少年学生这一“关键多数”,为全市1056所中小学(含民办)全部配备了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未成年人警示教育报告会、“法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学法征文比赛、模拟法庭等宣传活动3900场(次)。
三是“法律进企业”,启动“送法进企业·服务零距离”活动,为全市486户规模以上企业配备或聘请了法律顾问,针对企业的法治需要,先后举办《公司法》《税法》《劳动合同法》等专题法治讲座257场次。
四是“法律进乡村(社区)”,组建了100支普法小分队,深入开展法治宣传进万家活动,全面落实村(居)普法“六个一”(1支法治宣传队伍,1名“法律明白人”,1个法律图书室,1个法律援助工作站,1个法治宣传栏,1张便民法律服务联系卡)工程,重点对留守村民和上百万返乡农民工开展春节返乡普法宣传教育。近5年来,共为刑释人员、戒毒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帮教14286人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0240件。
五是“法律进单位和宗教场所”,组织开展活动168次,为100余家事业单位聘请了法律顾问,在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法治宣讲200余场。“‘七五’普法成效比较明显,老百姓的法治意识大大增强了,遇到事情能够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法在心中慢慢扎根了。乡村振兴,法治必须先行,普法的路要坚定地走下去!”采访中,南部县升钟镇党委书记向泽全深有感触地说。
主题活动 凝心聚力 南充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制定普法责任清单,紧紧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打赢三大攻坚战、城乡基层治理、宪法宣传教育等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开展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声势浩大的“10+1”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2016年以来,南充相关单位围绕“三八”“3·15”“4·15”“6·5”“11·9”“12·4”等重要宣传节点,先后开展了对应主题的法治宣传活动。近5年来,通过此类集中宣传活动累计发放1500万份普法宣传资料,推送法治公益广告200条,法治微电影微视频94部,法治文艺展演197场,群众法治获得感大大增强。
公益普法 润物无声 2018年,南充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媒体公益普法宣传的实施意见》。督促媒体单位积极履行普法公益责任,推动媒体围绕法治南充建设,积极传播法治知识,培育法治理念,做到报刊有文、广播有声、电视有影、网络有痕,手机有短信。
南充在全市构筑形成了媒体全联动、舆论广覆盖的媒体公益普法新格局。2019年度,南充市主流纸媒共刊发市司法局各类法治稿件37篇,南充市广播电视台等播放普法题材新闻、法治公益广告1140条次,南充市级三大通讯运营商群发普法短信近500万条,中央和省级媒体刊发稿件上千条。
法治文化 精彩纷呈 在建好传统普法阵地的同时,南充积极探索法治文化创新,注重运用网络、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兴媒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依托文艺团队资源,创作了多部法治精品力作,《和你在一起》《幸福生活与法同行》等普法微电影微视频、《城管风波》《变脸女婿》等一批法治小品深受老百姓喜爱。组织“法润果州·法治文艺进万家”活动,牵头“清凉之夏·法治电影周”活动深入全市边远贫困山区播放。利用“12·4”国家宪法日活动开展法治书画摄影作品展、法治灯谜竞猜,2018年、2019年连续举办了两届“最美法治人物”揭晓典礼暨“法治之光”文艺晚会,弘扬宪法法治精神。
督导各县(市、区)新建(改扩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一条街、法治文化景区等法治文化阵地52处,蓬安二中相如青春驿站、嘉陵区木老小学新增为省级法治教育示范基地。2019年,南充多部法治作品获得上级表彰,西充县检察院作品《我们是公益诉讼检察官》荣获全国二等奖,南充市税务局作品《宪法是什么》、西充县司法局作品《尊崇宪法、维护宪法,共享幸福生活!》获得省级公益广告类三等奖。
5年来,南充成功创建了仪陇县、顺庆区、高坪区江陵镇、营山县检察院、阆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2个省级法治示范县(区)、3个省级法治示范乡镇(街道)和5家省级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阆中市天宫镇五龙村、高坪区龙门街道嘉龙社区、西充县多扶镇老林沟村顺利通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验收并授牌。成功创建了嘉陵区税务局、高坪区第三初级中学、西充县凤鸣镇双桥村等6个省级“法律七进”示范点;蓬安二中相如青春驿站、嘉陵区木老小学新增为省级法治教育示范基地。“以前我遇到事情不喜欢走司法途径,总觉得闹一闹就可以解决问题。通过这几年相关部门的普法教育,我的法治意识增强了,遇到事情都是通过打官司的方式来解决,所以我的感受是遇到事情还是要信法不要信访!”南充市高坪区一名曾经的何姓老上访户告诉记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南充市的普法工作得到了省委依法治省办、司法厅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南充市司法局先后荣获中央、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省级“学法用法示范机关”等殊荣,2018年、2019年连续两届获得“我与宪法”四川法治微视频微电影大赛优秀组织奖。南充市5人荣获四川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普法工作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法治的进步需要点滴积累。在今后的普法新征程上,我们将戒骄戒躁,砥砺前行,勇于担当,以新的更大成绩为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全力打造成渝经济圈次级核贡献司法行政力量。”南充市委依法治市办主任、市司法局局长任洁平说。
如今,经过“七五”普法洗礼后的绸都南充,天蓝水绿,政通人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本网编辑:王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