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川东北法制网

  

首页 > 广安 > 武胜

武胜县飞龙镇创新优化党组织设置,构建形成“村党总支+聚居点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的组织体系 增添经济发展“新活力” 注入基层治理“新动力”

发布时间:2020-10-30 09:46:13    来源:川东北法制网    浏览量:   编辑:

 本网讯:近年来,武胜县飞龙镇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创新优化党组织设置,构建形成“村党总支+聚居点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的组织体系,并以党建为引领,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不断提升全镇基层治理水平,增添了经济发展“新活力”,注入了基层治理“新动力”。

 党建引领强化人才支撑

 抓党建关键在抓落实,抓落实关键在人才支撑。近年来,武胜县飞龙镇采取“培养+回引”的模式,结合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广泛吸收引进优质人才资源,全面完成17个村(社区)干部的优化配置,从优秀农民工、退役军人、致富能手、大学毕业生等群体选拔村干部65名,发展优秀农民工党员10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8名。

 “镇上通过构建平台‘搭架子’、汇聚人才‘配班子’、规范机制‘立尺子’,着力提升党组织能力。”飞龙镇党委书记田昱昕说,该镇根据《党章》规定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各村党员情况,升格成立村党总支13个,成立产业党支部、协会党支部等党支部32个,划分网格党小组64个,启动3个示范村活动阵地亲民化改造工作;通过资格联审、民主测评等方式,选任65名综合素质高的村干部,将28名优秀人才纳入后备干部培养库。

 “为打造一支有担当、有责任的干部队伍,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飞龙镇还对全镇新上任的村干部开展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内容的培训,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议事机制,积极鼓励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监督,建立起了组织监督、纪律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田昱昕说。

 总支问计提升“造血功能”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

 2001年,当卢山村最后一位制作竹丝画帘的传统艺人也准备外出打工,传统手艺面临失传时,飞龙镇党委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2013年破格从优秀返乡青年农民工党员中选拔张文华为卢山村党总支书记。

 “新头羊”张文华干劲十足、敢想敢干,带着“竹丝画帘”到处找专家问计问策,终于找到了一条借助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东风,打造“中国民间艺术(竹丝画帘)之乡”名片,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在上级部门的规划和专家的指点下,飞龙镇卢山村成立竹丝画帘党支部,召回民间艺人,组建竹丝画帘协会,建设竹丝画帘展馆,成功申报为‘中国民间艺术(竹丝画帘)之乡’。”张文华说。

 卢山村党总支依托“中国民间艺术(竹丝画帘)之乡”的名片,积极向上争取乡村旅游项目,以竹丝画帘文化特色和大田景观为主题,着力完善“吃住行”等旅游要素,带领全体党员给群众做工作,调土地、化矛盾,在村内顺利打造出了运动中心、骑跑基地等大型运动场地,引进业主修建了游乐园、樱花园、罗曼蒂克庄园、梦田花海等游乐景点。在核心区张家院子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的方式,分两期对108户住房进行了改扩建,院子周边配套建设了木栈道、滨水广场等基础设施,打造了钓鱼池、采莲台、荷塘月色、大田景观等农家特色景点,完善了警务室、篮球场、停车场、游乐场、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不仅如此,以卢山村为核心,邻近村还配套修建了“花儿开了”酒店、“橘子红了”酒店、“春天来了”会议中心、音乐谷等设施,全力增强卢山村的吸附能力和承载能力,致力将“中国民间艺术(竹丝画帘)之乡”打造成集居家生活、旅游观光、娱乐体验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党总支的持续付出终有回报,群众看到了希望,外出务工的人员陆续回家创业,6名党员带头回乡承包土地发展产业,全村土地实现了全流转,苗木花卉和甜橙产业达到2000余亩。

 除此之外,在党总支的多方联系下,30余名老艺人也回到家乡,并组建卢山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加入竹丝画帘协会,按照“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吸引200余户群众入股,公司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凭借作品大小和复杂程度售价从千元到上万元不等,旅游产品深受广大游客青睐,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更被上海世博会指定为民族特色参展品,深受国内人士和国际友人的喜爱。

 探索祠堂变“治堂”基层治理新模式

 10月27日,记者走进飞龙镇高家院子,一座别具一格的宗族祠堂格外引人注目,祠堂墙面上刻着家规族训,祠堂里有生养礼俗区、成年礼俗区、婚嫁礼俗区和孝道礼俗区等主题展示,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体验,传承忠孝礼仪美德。

 “以姓氏化建立祠堂,保护老院落,深入挖掘本土民风民俗和文化,在此基础上加以传承和创新。”田昱昕介绍,为补齐农村基层治理短板弱项,飞龙镇充分利用群众以姓氏聚居这一特点,在辖区内探索祠堂变“治堂”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在这里,家规族训在墙上展示,族里有事大家议、有难大家帮、有活大家做。村民对涉及业主租地、乡风文明等重大事项都要拿到祠堂会上来“议一议”,采取发动捐款捐物、帮忙做农活等方式,帮助生活困难和无劳动能力的家族成员;抓住部分群众“家丑不外扬”的心理特点,化解家庭内部各类矛盾纠纷。

 2020年,飞龙镇被列入全省治理现代化试点乡镇,按照“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三抓共促、四级联动”的模式,率先在各村从组织体系建设、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治理三大方面进行试点。

 该镇在张家院子、高家院子、庞家沟、李家沱等以姓氏为名的区域,建立起大小不一的祠堂107个,推选辈分高、办事公允、热心公益事业的长辈为议事人,定期组织开展家风家训学习和清洁卫生、家族好人评比。

 仅上半年,该镇107个祠堂共化解邻里关系、家庭纠纷、婚姻矛盾、子女赡养等各类矛盾纠纷830余件,帮扶开展大春生产300余亩,帮助解决涉及家族成员子女上学、老人赡养等各类问题20余个,信访量下降60%,收到了“小事不出祠堂”、祠堂变“治堂”的治理效果。
    本网编辑:王志刚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cdbfzxw@126.com     电话:19388753450
主办:四川法宜文化传媒中心     网站可信认证专业委员会证书编号:944170315027468849155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20016897号
Copyright© 2020 川东北法制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