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10 20:11:55 来源:川东北法制网 浏览量: 编辑: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决定于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向全球金融市场发出重要信号
“从国际影响看,在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遭受通货膨胀冲击、美国宣布加快Taper节奏、适度收缩货币政策的同一时刻,中国人民银行却宣布降准,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银行对中国经济、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中宏观察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戴稳胜告诉记者,历经三年多中美贸易战和近两年抗疫斗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货币政策主动性、主导权越来越强;中国货币政策只需要、只会考虑中国经济需要的信号越发强烈;中国货币政策更加紧贴中国经济发展节奏,更加强调服务国内大循环的政策定位越发清晰。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子超表示,本轮降准之前,虽然美元指数持续保持高位,但人民币升值幅度仍超过美元,已充分展现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对人民币的态度与导向,宣布降准后人民币汇率的表现更证明了这一点:12月8日上午,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携手冲高,双双突破今年5月份高点,创出2018年5月以来的新高。一方面,表明了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和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乐观态度,对中国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更表明了在世界经济中,能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的声音,已经不再仅仅来自于美联储一方,中国正通过更加独立、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调整向全球金融市场发出重要信号。
“可以期望,未来中国还将更深、更广、更持久地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向,在全球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治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戴稳胜强调。
坚持以我原则,保持战略定力
谈到当前严峻国际经济形势,中宏观察家、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指出,首先,世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疫情还充满不确定性,世界经济恢复充满诸多挑战。目前面临供应链危机,气候危机,能源危机等,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今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经济增长5.9%,明年只有4.9%,低于疫情前平均水平。
“但是,目前全球性通胀危机,美国通货膨胀创下31年来历史新高。”徐洪才指出,近期美联储政策开始转向,从11月份开始,每个月减少150亿美元购债规模,按照这样一个速度逐渐增加,到2022年7月份,量化宽松政策就结束,下半年可能采取加息手段,这种政策转向对全球金融市场经济都会产生深刻影响。
“根据过去经验,随着美联储加息以及美元升值,实际上,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薄弱环节都会出问题,甚至出现货币和金融危机。”徐洪才强调,未来,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保持战略定力。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也面临诸多挑战。明年外贸需求会进一步下降,同时全球供应链修复以后,也会减少对中国的订单,因此,明年外贸进出口增长速度恢复常态化,也就是低于10%增长,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内需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
“但是,三季度经济增长只有4.9%,创下历史新低,我们不能够放任自流。”徐洪才强调,最近几个月,已经加大了制造业投资,同时激活内需市场潜力,消费和投资都保持相对恢复态势,这需要货币资金支持。因此,货币政策需要采取灵活性调整,保持相对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cdbfzxw@126.com